中國科協主辦
普通用戶
科普員
科普號
管理員
登錄
業務中心
管理中心
資源中心
幫助
客服
搜索
首頁
頭條
健康
辟謠
前沿科技
應急科普
科教
博物
軍事
科幻
人物
專區
天文地理
生活百科
智農
社區
今年10月13日是第34個“國際減災日”。自然災害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巨大障礙。給人類帶來了重大的傷亡和痛苦。多學一點自救知識,就多一分生命保障!看看你對國際減災日了解多少?
自然災害為何愈加高發?
全球災害即將顯著增多?一別三年,厄爾尼諾這個“熊孩子”又要來了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新報告,2023年5月-7月,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可能性為60%,7月-9月更會增加到80%。該現象一旦發生,就會極大地影響世界氣候,中國長江領域也可能因此爆發嚴重洪澇災害。那么,厄爾尼諾現象是什么?又是怎樣影響世界氣候的呢?聽魏科老師精彩解讀!出品:科普中國-星空計劃(創作培育)
星空計劃
147評論
海洋正在發燒:極端天氣將會讓我們進入“沸騰”時代嗎?
科普中國
806評論
這三種地質災害,為什么破壞力這么強?
科普中國
198評論
北方的暴雨洪水,竟然和去年湯加火山噴發有關?
科普中國
1071評論
汶川15年:地震究竟能否預測?
科普中國
895評論
海洋那些事兒01 海嘯的形成
科普時報
11評論
未來的極端暴雨會越來越多嗎?解讀來了
中國科普博覽
1361評論
森林大火防不住…火:冤吶,是樹想要利用我
科學辟謠
466評論
湯加海底火山噴發 多國發海嘯預警!對中國有影響嗎?
科普中國
994評論
對人類來說,臺風的存在到底是好是壞?臺風從哪里來?最后又去了哪里?
饒云花
1011評論
今年汛期我國氣候一般到偏差,更容易致災嗎?
定真科普時間
387評論
臺風前后,如何科學防御
一條氣象預警是如何產生的——從臺風“暹芭”登陸看預警全過程
“救命”的氣象預警,是如何傳遞給我們的?
科普中國
1164評論
暴雨未平,臺風又起!這份自然災害應急指南,請收好!
暴雨尚未平息“煙花”“查帕卡”“尼伯特”三臺風又強勢來襲
有來醫生
160評論
臺風“???,第三次登陸!秋臺風為何這么厲害?如何科學應對?
中央氣象臺監測顯示,今年第11號臺風“??钡闹行挠诮裉欤?日)5時20分前后在福建省東山縣沿海登陸后,于6時45分前后在廣東省饒平縣沿海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 這是
科普中國
1387評論
臺風過后的那些事兒~
臺風過后的那些事兒~
科普中國
78評論
臺風季又到了,我國哪里最“招風”?
定真科普時間
48評論
臺風天氣如何注意出行安全?
應急科普
41評論
臺風天就不打雷,這倆難道“相克”?
北京科學中心
823評論
臺風卡努為什么會突然大轉彎?
科普中國新媒體
1275評論
臺風來襲,海上風電如何應對?
中國科普博覽
938評論
臺風是如何命名的?造成重大影響的臺風又為何被除名呢?
玉龍小段
360評論
預測臺風移動路徑,現在精準度有多高?
玉龍小段
7評論
掌握地震自救黃金12秒
山東凌晨突發5.5級地震,余震超50次!遭遇地震如何有效逃生和科學自救?
科普中國
1675評論
如果地震來臨,這些科學避震知識一定要收好!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33評論
一圖帶你了解 | 遇到地震及次生災害怎么辦
天津市地震局
32評論
科學辟謠:512防災減災日專輯:地震來臨,躲在生命三角區存活機會大?
科普中國科學視界
10評論
四川雅安地震10周年 | 為何說地震不傷人,建筑物傷人?
防震減災科普基地
163評論
【防災減災謠零零】如何識別地震謠言?
科學辟謠
44評論
防汛防洪自救指南
?為什么21世紀還會有洪澇災害?最實用的生存安全技能→
?為什么21世紀還會有洪澇災害?最實用的生存安全技能→
科普中國
968評論
特大暴雨!多地發布紅色預警!災害性天氣如何科學防范應對?
科普中國
1512評論
剛剛,北京發布最高級別暴雨預警!極端天氣下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科普中國
1305評論
突發泥石流有多可怕!如何避險,一起來看!
應急科普前沿
123評論
突遇暴雨,就地躲避?還是涉水回家? 掌握安全的避險,自救方法很重要!
科商大講堂
110評論
科普視頻 | 防汛關鍵期,這份山洪地質災害避險自救指南請收好!
人民網科普
30評論
怎樣做好洪澇災區衛生防疫?專家帶你了解環境處置與消毒指引
科普中國
604評論
暴雨洪災后,如何預防傳染???這4點要注意!
科普中國新媒體
108評論
科學辟謠:暴雨過后災情就過去了,就可以放心了嗎?
科普中國科學視界
155評論
向土地荒漠化宣戰
為什么荒漠化需要治理,荒漠卻需要保護?
“荒漠”這個詞不陌生,但荒漠究竟和人類有什么關系?荒漠化又是什么?荒漠與荒漠化是一個概念嗎?我們可能一直沒搞清楚>>
北京科技報社
180評論
科普圖解 | 這些治沙“黑科技”你見過嗎?
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癥”。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士地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之一。
人民網科普
150評論
科普圖解|科技助力荒漠化防治 共護綠水青山
6月17日是第29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長期以來,我國采取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在荒漠化防治上,中國創造了荒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生態奇跡。
人民網科普
1291評論
治沙減排 荒漠地里“碳”出生機
今年的6月17日是第28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哪侵冈诟珊?、半干旱和某些半濕潤、濕潤地區,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各種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植被退化會嚴重削弱生態系統的碳匯,而植樹造林是為生態碳匯做加法的必要手段。因此,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不僅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還將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2評論
中國是如何治理荒漠化的?丨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
中國科普博覽
28評論
治理土地荒漠化 助力沙漠變綠洲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24評論
自然災害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
防災減災:如何科學應對自然災害
科普江蘇
138評論
防災減災背后的“衛星英雄”
中國航天報
116評論
中國綜合防災減災的戰略對策
減災與應急管理學者
2評論
面對自然災害,我們能做什么?
北京科技教育創新研究院
2評論
自然災害與人類生存
北京科技教育創新研究院
2評論
掃碼下載APP
掃碼下載科普中國APP
開啟您的智慧生活
關閉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招賢納士
法律聲明
網站地圖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8423號
京ICP備16016202號-1
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国产强奷女交警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乱码 中文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