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字,13種癌癥都喜歡它,并且近半數國人都中招,這就是“胖”!《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成年人超重肥胖形式嚴峻,有超過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者肥胖,6-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肥胖會帶來各種健康問題,包括癌癥。
腫瘤領域著名期刊Cancer Cell近日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評估了女性和男性的脂肪堆積及分布對癌癥風險的影響,13年追蹤近45萬人,該研究揭示了“肥胖致癌”被忽略的重要細節,肥胖對男性及女性的影響竟然不同!
超重和肥胖是非常明確的患癌風險,也是最廣譜的致癌風險之一。而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研究發現,肥胖與十余種癌癥發生密切相關,包括乳腺癌,腎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子宮內膜癌等。在所有惡性腫瘤死亡中,男性和女性分別有14%和20%是由于超重和肥胖因素引發的。為了讓你更直觀看到超重和肥胖對癌癥的貢獻,我們把他們的關系畫出來了,看完,你是不是驚呆了?
注:該圖翻譯整理自cancer.gov/obesity-fact-sheet
“肥胖致癌”,男女不同
Cancer Cell這項研究對442519名UK Biobank參與者進行針對19種癌癥類型的前瞻性研究,平均隨訪時間為13.4年。
研究者發現,除腦癌、宮頸癌和睪丸癌外,所有癌癥類型都與男性或女性的至少1種脂肪特征有關。在女性中,脂肪堆積和分布相關的特征都與膽囊癌有關,而脂肪堆積性狀與甲狀腺癌以及婦科癌癥有更強的關聯。
相反,在男性中沒有觀察到與甲狀腺癌的關聯,其脂肪特征與膀胱癌、胃癌、口腔癌以及結腸直腸癌和黑色素瘤之間的關聯更強。這些數據表明脂肪的堆積和分布與癌癥有不同的關聯,且在男性和女性中表現出不同的影響。
此外,身體不同部位脂肪分布是肥胖相關疾病風險一個重要因素。與皮下脂肪相比,儲存在腹部的脂肪被認為更具致病性。研究發現,女性腹部脂肪比例較高與食管鱗狀細胞癌的發病風險升高有關,但在男性中卻并非如此;男性整體脂肪含量較高與肝細胞癌的發病風險升高相關,但在女性人群中并不存在該效應。
令人驚訝的是,肥胖對癌癥風險的影響不僅在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差異,而且在絕經后和絕經前的女性之間也存在差異。最值得注意的是,肥胖是絕經后乳腺癌的一個風險因素,可能是由于絕經后雌激素分泌的變化而導致的。此外吸煙及飲酒是多種癌癥類型的風險因素,在男性中,與從不飲酒者相比,重度飲酒者體內脂肪的堆積對口腔癌發病率的影響更為明顯。
肥胖是怎么促癌的?
你可能忽略了一個殘酷的事實: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疾病。
它不光使人預期壽命平均縮短6到7年,還會導致代謝紊亂,從而使機體處于慢性炎癥狀態。隨著時間積累可能會導致DNA損傷,從而容易導致癌癥發生。
在肥胖慢性壓力和炎癥狀態下,機體產生異常免疫反應,無疑對健康是一大危害。關于肥胖促進腫瘤發生的機制知之甚少,目前主要集中在肥胖后的全身慢性炎癥、胰島素抵抗、脂肪因子失調、性激素失衡、免疫系統變化和腸道菌群失調等方面。其中“肥胖促癌”最被廣泛接受的一個理論是“慢性炎癥理論”。
肥胖的人,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慢性炎癥。許多研究證明,慢性炎癥會顯著增加患癌風險。一方面,這個過程中,組織被反復破壞,同時不斷有細胞被刺激分裂生長,這會大大增加DNA突變概率。另一方面,有些免疫細胞還可能直接刺激癌細胞生長,造成機體應激壓力增加,長期來看,這種慢性炎癥對機體是有害的。
此外,脂肪組織能夠產生雌激素,造成肥胖的人體內雌激素含量相對較高。這有可能增加乳腺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的風險。肥胖可能導致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效果被減弱,出現所謂的“胰島素抵抗”,長期失衡可能影響腫瘤發生。
該研究為個性化的癌癥預防策略提供了指導,對于大多數癌癥而言,腫瘤發病率增加與全身脂肪堆積腹部脂肪增加有關,因此男性女性均需關注全身肥胖,尤其關注預防內臟脂肪超標的發生。
對于女性,應注重全身減重,可能有助于預防甲狀腺癌以及婦科癌等多種癌癥,此外,腹部脂肪減重可有助于降低食管鱗狀細胞癌發生風險。對于肥胖或超重男性,在減重基礎上不喝酒可有效預防口腔癌發生。
如何判斷你胖不胖?
推薦一個簡單工具判斷你胖不胖,這就是身體質量指數(BMI)。
你可以測出自己的身高、體重。帶入公式:BMI(kg/m2)=體重(kg)÷身高2(m2)。
對于中國成年人來說(不論性別),BMI ≥ 24為超重,BMI ≥ 28為肥胖。
另外腰圍測量也很重要,你可以結合「腰臀比」來進行自我測評。腰臀比(即:腰圍÷臀圍的比值)是判斷中心性肥胖的有效指標,結合BMI一起,能更準確判斷成年人的體重健康程度,要想測一測你腹部脂肪是否超標,趕快來算一算吧!
“管住嘴,邁開腿”,如何才能堅持下去?
你一定聽過“管住嘴,邁開腿”,為啥知道這么多大道理,還是瘦不下來呢?
如果你剛開始減肥,聽我一句,不要一開始就給自己立這么大個Flag,即管住嘴又邁開腿。
你可以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循序漸進地去調整,身體才能快樂接受。
正確方法是:
1、調整個人飲食結構,如減少油脂,甜食,飲料的攝入,調整葷素比例,但是總能量攝入保持不變;
2、在此階段,邁開腿增加運動量,每天可增加消耗200-300千卡就足夠;
3、堅持運動、培養運動習慣,等身體適應后,再適量減少飲食攝入的熱量,也就是開始“邁開腿”,每天減少200-300千卡即可。
按照這樣的方式循序漸進,逐漸養成好習慣,就能盡可能避免堅持不下去的情況發生??茖W的管住嘴,邁開腿,快告訴你的家人,一起減重防癌吧!
供稿單位: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作者:陳夢婷
審核專家:余慧青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